——访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副主任于瑞辰
中国政法大学设有24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文理兼收,所有专业不限制男女比例。2020年学校调档比例为105%以内,进档考生按照分数优先、不设专业级差的原则,择优录取。
一、请简单地介绍一下中国政法大学的办学成绩。
于瑞辰:学校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重镇”。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20多万人。学校是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国家法学教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代表国家对外进行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时,学校多学科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人文社会科学高级专门人才,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人才培养的生力军。
二、请您谈谈中国政法大学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于瑞辰: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学校设有24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9个一级学科参评并全部上榜,其中法学进入A+档,并列全国第一,政治学排名全国第八,社会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取得较好成绩。
2019年,我校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新闻学和行政管理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学校深入落实《中国政法大学建设一流本科行动方案(2025)》的部署要求,科学谋划专业建设思路,合理制定专业发展战略的成果结晶。多年来,学校法学专业深化“一个专业,多个培养方案”的建设理念,注重个性化培养、强调因材施教,拓展人才培养的维度,完善人才培养的体系;法学以外专业力争“入主流,创特色”,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对接学科建设前沿,依托学校法学的优势,彰显人才培养的特色。
三、2020年中国政法大学的招生政策有何变化?
于瑞辰:我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为105%以内。考生所报专业不能满足且服从调剂时,学校将根据各专业的录取情况进行专业调剂。如果考生不服从调剂,则作退档处理。在进档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情况下,学校按照分数优先、不设专业级差的原则,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和专业志愿的顺序,综合考虑,择优录取。
考生的体检按照教育部、卫生部《普通高等学校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新生入校后,学校将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复查和入学体检,对不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取消入学资格。侦查学专业招生体检要求见学校招生章程。
我校文理兼收,所有专业均不限制男女生比例。我校承认各省级招办依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制定的加分政策,在提档录取时,对有加分项目的考生,有多项加分的,加分项目只取一项最高分计算。
英语、翻译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的考生,德语专业只招收英语、德语语种的考生,其他专业语种不限考。
四、中国政法大学是全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引领着国家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目前学校的法学人才培有哪些模式?
于瑞辰:法学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学校根据各学院的师资规模、学生规模,将法学专业的学生随机分配至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和刑事司法学院学习,适用同一培养方案。法学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时,不受所在学院的限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深造。除了普通法学之外,还有其他几种法学专业的培养模式,是“一个专业、多种培养方案”特色培养。
【法学(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培养模式】
学制为六年。学生在法学院学习,分为两个阶段贯通培养。第一阶段为四年基础学习阶段,按照培养方案完成教学进度,必修课成绩排名前90%且考核合格的学生,经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方可进入第二阶段即两年应用学习阶段的学习,应用学习阶段合格后准予毕业并授予法律硕士学位。
【法学(虚拟建制实验班)培养模式】
法学(虚拟建制实验班)是根据因材施教、“一个专业、多种培养方案”的培养理念设立的单独培养机制。法学(虚拟建制实验班)不按照独立专业进行单独招生,而是在普通法学专业学生入学后进行全校选拔,不改变学生的学院归属、不单独设立实体班级,实施独立培养方案。现已设立法学西班牙语特色人才培养实验班和法学学术精英人才培养实验班。
【法学(虚拟建制实验班)培养模式】
法学(虚拟建制实验班)是根据因材施教、“一个专业、多种培养方案”的培养理念设立的单独培养机制。法学(虚拟建制实验班)不按照独立专业进行单独招生,而是在普通法学专业学生入学后进行全校选拔,不改变学生的学院归属、不单独设立实体班级,实施独立培养方案。现已设立法学西班牙语特色人才培养实验班和法学学术精英人才培养实验班。
此外,学校还设有法学(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培养模式等特色培养模式。
五、在准备采访时我们就注意到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实践教学,学校还曾因此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法大的“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是怎样的?
于瑞辰:“同步实践教学”模式以我校和法律实务部门的深度“协同融合”为基础,以司法实践前沿的动态“即时同步”为平台,实现法学人才培养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即时共享、培养职责的共同承担,实现培养过程中的全程“学训一体”,落实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基本目标。我校同步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墙幕式多功能视频教室,审判、检察、公益法律援助、鉴定案例卷宗副本阅览室,优课程-法大教学资源云平台,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等。该模式有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提炼和总结法律事实能力、证据搜集与审查判断能力、法律推理和法律适用能力、法庭辩论能力与技巧。上述庭审直播及卷宗阅览等在全国法学教育中属于首创,且在不断充实完善中。
2018年,学校升级“同步实践教学”模式,建设全流程模拟司法机构,设立学生模拟公安局、模拟人民检察院、模拟人民法院、模拟互联网法院和模拟律师事务所;同时开设相应的司法实务全流程模拟课程组,使学生在校期间全程演练、全程参与、全程体验所有诉讼环节,以实现法治人才培养、法学同步实践教学由点向线、由线向面的量与质内涵式提升,全面助力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六、很多家长考生现在特别关注国际交流,中国政法大学在这方面有什么举措?
于瑞辰:近年来,学校加快推进本科生国际化培养,努力打造以高端国际合作为特色的国际交流模式,推进本科生国际交流的批量化和常态化,旨在提升学生国际化交流能力,丰富学生国际化经历,培育学生国际化视野。目前学校已与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的258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了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本科生每年约有700余人次赴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瑞典、荷兰、冰岛、芬兰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知名院校、专业机构进行交流交换学习和海外实习实践。
学校大力推进本科生的国际交流交换培养,搭建本科生国际交流交换培养的海外合作体系、海外实习实践的平台体系,建立在国内的国际联合实习实践项目以及大学生国际学术论坛等,并辅之以本科生国际交流交换的资助体系,共同组成了具有法大特色和亮点的本科生“国际化培养体系”。
学校全面实施“国际课程”制度,这一制度依托学校现有国际教育优质资源,以培养具有跨文化的思想视野、跨文化的沟通能力、跨文化的学科技能的人才为目标,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国际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通过将国外的优质师资引进校园,让学生在校园里体验到海外知名大学的课堂教学,接收到最前沿的实务技能知识,以此提升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致力于探索和实施中外联合培养本科生的全新模式。目前学校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和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等学校签署合作协议,试行“3+1+1”与“3+1”模式。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合作的“3+1+1”模式,是学生在我校完成本科前三年课程学习后,通过选拔赴英国高校学习一年,期间完成该校规定课程,毕业时同时获得我校与英方学校的学士学位,顺利获得两个学士学位的学生还可直接被英方录取攻读硕士研究生,经一年完成硕士课程学习后获得该校硕士学位。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合作的“3+1”模式,是我校每年可选派10名学生在第四学年赴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攻读硕士学位(LL.M.学位)。
七、中国政法大学2020年对农村边远地区或者欠发达地区的考生有哪些优惠政策?
于瑞辰:我校2020年计划安排国家专项计划170人,高校专项计划60人,两个专项计划综总数为230人。另外,学校还安排了新疆协作计划、南疆单列计划、全国少数民族预科班等专门招生计划。
八、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深造情况是怎样的?
于瑞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专门人才。我校作为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的全国重点政法大学,在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办学优势,毕业生就业求职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我校近年毕业生全员就业率在95%以上。毕业生自主创业呈增长趋势。毕业生就业地域、结构分布更趋合理;毕业生到高层次党政机关就业比例较高,到一流律所就业工作人数多,境内外深造院校层次高,并呈现多元化趋势,特色突出,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
九、请介绍一下学校招办的联系方式。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址:http://zs.cupl.edu.cn/
电话:010—58909122
传真:010—58909922
另外,学校设有各省、各专业专门咨询电话,在每年高考后发布。
邮编:102249
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